泰国到菲律宾旅游攻略菲佣(去菲律宾找菲佣攻略)

个人学习 18 0

菲律宾印象及马尼拉一日游

到旅游胜地工作这么长时间,竟然没到海边走走,实在是 ,终于迎来了最终的1日游。总起来说马尼拉是个奇葩的国际大都市,确实很大,国际人士很多,也有高大上的金融、购物中心,但公园很少,虽然看到不少绿地,但都是围到围墙里面的,并不对外开放(可怜菲律宾大妈都没有跳广场舞的地方,以至于身材严重走形),实际上我了解到的公园只有1个——以民族英雄黎刹命名的公园,这里就是我们的首站。

空中俯瞰马尼拉

黎刹公园紧靠马尼拉海湾(听说是看日落的好地方),由南侧树林、中间的广场和北边的中国式小公园构成,广场上有包括黎刹在内的很多雕像(介绍都是英文,没有翻译和导游估计没啥可看的,而且有雕像的地方没有遮阳 ),南侧的树林和北侧的中国园林中有很多躺着的流浪汉,人经过时会伸着手说“eat,eat”,大意是要吃的,让人玩兴大减。

黎刹广场

有牌坊的中国园

中国园的门口是有“天下为公”匾额的牌坊,让人误以为是_的纪念馆,门票很便宜,但里面没什么可看的,只有一座假山、一个孔子的雕像、一个有中国箴言的长廊和1个小水塘,不过一进门有巨大的菩提树。

离开广场很快就到了第2站——圣地亚哥古堡(西班牙殖民者所建军事要塞),两地相距不远。古堡是收费的,吸取黎刹广场的教训,这次请了当地导游,实际上是他在门口毛遂自荐的,可能不是古堡的工作人员,要价是按人数来的,但可以砍价,人很健谈,帮我们介绍了不少故事(但黎刹父母的血统好像搞反了)。刚进古堡的大门就被大院子给镇住了,以为里面一定是一个大城堡,但走到另一端,穿过城门的小院子,只有不大的1栋建筑。

古堡的大院子

古堡的城门很有西班牙特色,城墙外有很宽的护城河,里面盛开着印度的睡莲。在门外的桥头,遇到一位热情的加拿大美女游客,主动帮我们照了合影。

古堡大门

古堡的地下室曾经是西拔牙人的军火库,但日本人用作牢房,由于古堡外面的帕西河水位上涨,地下室进水,导致600名包括美国人在内的囚犯死亡。古堡内部主要是黎刹的事迹介绍和文物展示,包括关押黎刹的囚室,一串铜片做成的脚印,从古堡一直延伸到外面,再现了黎刹被枪杀之前走过的足迹。

院子两侧有一些破败的房屋,以及西班牙人使用的铁炮和美国人留下来的炮弹。

离开古堡时间到了中午,就到附近找了海鲜市场,买了鱼虾蟹到一家叫做“Hong Kong Master Cook Seafood Restaurant”的中餐馆加工,没想到这里的中餐水平远远超出预期,虽然店名有香港字样,却是地道的大陆口味,不光鱼虾加工的不错,炒的青菜也很有味道,总算让受尽折磨的肠胃得到了安慰。

地道中国味餐馆

吃完饭已经下午2点多了,下一站是参观美军公墓,不收门票,但门口有警卫。公墓更像是一个大公园,中间是小教堂一样的尖顶建筑,里面似乎是圣母的壁画,紧邻教堂的是一圈大“墓碑”,上面刻满了二战阵亡美军的名字,外面第2圈是矮于“墓碑”绿树,结了很多不知名的果子,再往外是大片的草地,几乎插满了白色的十字架,算是阵亡将士的衣冠冢吧。整个公墓由内往外,高度依次降低,高大的教堂、墓碑,拱卫四周的绿树,广阔的草地、排列整齐的十字架,显得庄严肃穆。整个墓园有专人打理,草地和树木修剪整齐,算是对“美国烈士”后人的一个安慰。

美军公墓

之后的活动是购物,去了一个叫“SM Aura Premier”的购物中心,春节前到马尼拉已经到另一家SM买过了珍珠(SM的老板据说是来自福建的华人,60年前到菲律宾,白手起家发展成首富),这次买东西兴趣大减,买了水晶、绿松石、珊瑚之类的手串,不懂宝石鉴赏,反正价格也不贵。来过菲律宾的朋友说,应该带点芒果干回去,上次买的时候,超市居然断货,只好买了芒果芯的巧克力,结果那个难吃,连带这次看到芒果干(有独立小包装,像一颗颗糖果),也失去了兴趣。

一天结束了,菲律宾再见,希望下次有机会去长滩。

泰国到菲律宾旅游攻略菲佣

菲律宾对于肉食者来说是个好地方,可是对于习惯吃菜的广大天朝人民来说实在难以适应,这里的菜基本上是烤猪肉、烤鸡肉、烤鱼肉,然后是油炸上述3种肉,如果实在想吃菜,可以点蔬菜沙拉,准确地说蔬菜只有沙拉。当地人吃饭比较简单,基本上是一块肉、一团米饭。当然除了3种常见的肉,牛肉、羊肉也有,只是蔬菜匮乏,到农村也没发现有人种菜,沙拉里的蔬菜估计也是进口的。虽然我们也去了几家高档的中餐馆,但口味还是粤式的,以煮为主。当地的海鲜比天朝便宜很多,喜欢海鲜的人可以大快朵颐。菲律宾饮食可能受印度影响,有些咖喱类的菜。

日常用餐

时间一长,我们十分想念祖国的炒青菜、土豆、茄子、西红柿...,甚至萌生了到菲律宾开餐馆,弘扬中华饮食文化的想法。当然最终还是给我们发现了一家地道的中餐馆,在下文隆重推荐。

由于是公事,入住的宾馆倒是不错的,在马尼拉,套房也不过700人民币,有室内游泳池,其实这个在菲律宾不算奢侈,听说多数酒店都有,不过我体验过后还是觉得Naga酒店的泳池更好,水更干净,虽然晚饭后看到有只青蛙朝向泳池方向去了(第二天游泳没找到 )。马尼拉的泳池是室内的,水质差一点,泳池也小。Naga的酒店住的是标间,竟然比马尼拉的套房还贵,可能当地的商业活动少,酒店稀少的原因。

泰国到菲律宾旅游攻略菲佣

菲佣等海外务工群体的侨汇为菲律宾经济发展带来了切实的推动力,从中尝到甜头的菲政府也愈发重视女性务工者。

到20世纪末,随着菲律宾政府大力推动海外务工,菲律宾的家政教育体系不断完善。

菲国内2000 多所大学几乎都开设了家政课。菲律宾大学家政学院是全菲家政教育龙头,设7个学士专业、6个硕士专业以及3个博士专业。

▲菲律宾国立大学

除了学校教育,菲律宾力图打造菲佣的“金字招牌”,为出国务工的妇女准备了完备的家政培训教育,分为技能培训和语言培训两部分。

想要出国当菲佣的女性要接受菲律宾海外劳工就业署授权或发放营业执照的机构的培训,此类机构超过1000个,另有大量菲律宾政府主办的菲佣学校。马尼拉等城市街头,短期家政培训班更是比比皆是。

在此期间“准菲佣”们要接受菲律宾教育和技能发展局(TESDA)开设的菲佣培训课。最低培训时限216小时,课程总数超过240门。

▲培训广告

学员必须学会使用各种常用的家用电器,学会洗熨甚至叠各种面料的衣物、清理房间。还要根据菜谱烹饪适合雇主口味的饭菜并照料老人和儿童。通过考核者颁发菲律宾国家技术证书NCII,有效期5年。

欧美、中东、中国香港作为菲佣主要的流入地,菲佣还要根据需求掌握基础的英语、阿拉伯语和普通话和中国粤语方言。

▲熨衣训练

在菲政府的法律保障和强大培训下,菲佣世界性品牌的口碑逐步形成。成为与法国红酒、瑞士名表一般的高端生活必备。

2015年,菲律宾人的月平均工资279美元,而菲佣群体在雇主包吃包住的情况下,平均工资收入超过600美元。

较好的收入吸引了更多菲律宾高学历女性加入菲佣团队,如今的菲佣大都是中专以上学历, 其中不乏教育、心理学、财会专业毕业的大学生, 部分菲佣还持有护士、医师或教师的执照, 说一口流利的英语。

▲菲律宾大学家政专业课程

菲佣被菲政府称作“新国家英雄”,90年代以来,海外菲佣于圣诞假期回国探亲时,政府会在机场铺设红地毯隆重欢迎,甚至会得到总统接见。

每当菲律宾国内选举时,他们也是政客的拉票对象。菲政府还设置各种活动、奖项来表彰海外菲律宾人给国家作出的重要贡献。

泰国到菲律宾旅游攻略菲佣

20世纪初,完成明治维新的日本成为太平洋西岸霸主。美日关于太平洋地区的霸权展开博弈。

二战爆发后,美日谈判破裂。1941年,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日本陆军则南下东南亚,抢夺英法美等国的殖民地。

▲日本扩张

驻防菲律宾的美军无力抵挡日军,菲律宾全境陷落。但美国凭借强大的工业实力,逐步扭转了太平洋战场局势,1944年美国夺回菲律宾。

二战后民族独立浪潮席卷全球,二战后成为西方盟主的美国在保留驻军、保留对菲经济影响力的基础上。1946年美国将菲律宾主权移交菲政府,菲律宾模仿美国建立了三权分立的总统制国家。

菲律宾同大多数殖民地国家一样,没能建立完备的工业体系,但美国的统治让菲律宾的农业商业有了较好发展,工业有了一定积累。到1960年,菲律宾人均GDP和GDP总量都位居亚洲第五位。

▲1960年亚洲各国GDP排位

1965年,马科斯当选菲律宾总统。他加强与美国的合作,继续在东南亚扮演美国的地缘棋子。

1969年,马科斯在美国扶持下,借助贿选、恐吓等手段连任成功,模仿自美国的政治体制成为菲律宾政客争夺权利的舞台。

随着权力的巩固,马科斯开始大肆贪污腐败,政府部门满是他的亲信,菲国贫困率不断攀升。

▲马科斯

上世纪70年代,在全球经济波动和石油危机的冲击下,菲律宾经济不断下行。此时西方国家正在进行产业升级,忙于敛财的马科斯没能借势承接西方转移的初级工业产业链,菲律宾错失了一次绝佳的发展契机。韩国、中国的台湾、香港等新兴经济体则抓住机会实现经济腾飞。

传统农业和体量较小的工业无法承载过多的年轻人就业,一路走高的失业率点燃了菲律宾民众心中的怒火,马科斯想到了一个降低失业率同时提高民众收入的办法——向海外输送劳工。

早先菲律宾人的海外务工多为自发性,马科斯将向海外输送劳工纳入菲律宾政府管辖,转移了民众视线同时解决了一部分就业,使其成为菲政府稳定社会、增加收入的重要手段。

▲年轻人大量失业

1974年,马科斯政府颁布《劳工法》,菲政府明确会对海外劳工予以保护,并提供必要的服务措施,鼓励公民出国务工。

菲律宾允许私人就业部门参与海外就业工人的招募活动,但只能是菲国注册的公司或菲籍公民控股75%以上的公司被允许参与海外工人招募,从而保证菲政府对劳工事务的管控。

相较于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其他东南亚国家,收入相对较低的菲律宾人有着更强的出国挣钱的冲动。

▲菲律宾仍是农业国

70年代后期,凭借石油致富的中东各国开始大规模建设,大量菲律宾男性蜂拥而至。与此同时,美加澳等西方国家是菲律宾女性务工的主要目的地,这些国家收入较高、劳动力缺口大。菲律宾人会讲英语又信仰基督教,所以入境政策较为宽松。

进入70年代,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以及韩国和新加坡通过承接西方产业转移并积极发展转口贸易经济开始腾飞。

▲亚洲四小龙

以中国台湾与香港为例,许多妇女开始走出家庭参加工作,特别是大量港商来到内地投资工作,为照顾家中的老人和孩子,港台出现了对家政服务人员的空前需求。

菲律宾距离港台较近,菲律宾女佣凭借语言优势、政府支持、较低人力成本和良好的服从性迅速填补了当地的家政业缺口,也在港台等地形成了雇佣菲佣的习惯。

▲香港街头的外佣广告

贫穷是菲律宾妇女出国当女佣的根本原因,菲律宾单亲家庭较普遍,在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影响下,许多家庭选择让女孩子外出养家,把舒适的就业机会留给男人。妻子、姐妹“外 (出) 当家”在多数菲律宾人眼中是正常而且无奈的选择。

随着越来越多的菲律宾女性在东亚、西亚等国当佣人,女性在菲律宾劳工中的占比在80年代末超过男性(男性主要从事海员和建筑工人)。

1986年,统治菲律宾20余年的马科斯在兵变中黯然下台,此后的菲政府延续了他的海外劳工政策。

▲喊也没人听

1987年菲政府将“海外劳工福利基金会”扩大为“海外劳工福利部”。1988年菲律宾又将每年12月定为“海外菲律宾人月”, 以示政府对劳务输出事务和海外劳务人员的关心与重视,提升海外劳工的社会地位。

上世纪90年代,泰国、印尼等国因劳动力过剩也效仿菲律宾修改劳工法,鼓励公民出国工作。菲政府主持下的海外务工起步较早,自然不想让泰国瓜分自己的侨汇蛋糕。

▲1965~1986年菲律宾GDP

1999年菲律宾GDP为856亿美元,同年海外劳工每年输回菲律宾的侨汇68亿美元,其中菲佣的侨汇占比超过40亿美元,菲律宾的女性撑起了菲律宾海外劳务收入的半边天。

为了应对泰国等国的挑战,1995年菲律宾又颁布了《移民劳工和海外菲律宾人法》,明确菲政府要保护海外菲律宾人劳工和移民的权益。比如为海外菲人提供就业咨询信息、提供法律援助,设立各项基金资助项目,在菲移民人数众多的国家设立专门的劳务管理机构等。

▲菲律宾总统府

2002年,菲律宾GDP843亿美元,侨汇为83亿美元,在GDP的占比从90年代的6%提升至10%,不断壮大的菲佣群体成为侨汇增长的主力。

▲香港菲佣聚会

泰国到菲律宾旅游攻略菲佣

从人种上来说,菲律宾人和印度人很接近,个子不高,皮肤颜色介于黑人和中国人之间,但是对于马尼拉而言,有很多的欧洲混血人,由于西班牙和美国的长期殖民,并且大部分的后裔(混血)生活在马尼拉,所以马尼拉什么肤色的人都有,外貌特点也是中西合璧,走在街头,恍若置身欧美。受美国的影响,英语是菲律宾的主要语言,即使乡下人也能听懂,但多数人的“菲律宾”方言味重,明显与听力磁带不同(见笑了,应该说本人的英语太渣 )。

菲律宾人是天生的乐天派,不管有钱没钱,多数人不会为未来发愁,上班的人拿到工资就直奔商场(当地每半个月发一次薪),据说只有15%的人有银行卡,即使有,卡上的余额也可能寥寥无几。菲律宾人待人很热情,我们在乡下的时候,商务车的1个轮子陷到路边的水沟,结果1个小村子的人都出来帮忙,还对他们的路给我们造成困难表示歉意!因为宗教的作用,多数当地人的道德水平还是比较高的。

帮助推车的村民

菲律宾不限制生育,与经济发展水平相比人口过剩,相比男人,菲律宾女人更能吃苦耐劳,菲佣简直成了家庭服务的国际标准。由于地方经济发展落后,多余的劳动力都想到首都就业,所以马尼拉人满为患,有很多拥挤不堪的贫民区和高大上的商业区比邻,也是一大特色。

菲律宾的民族英雄黎刹,据考证爷爷是福建人,到菲律宾取了西班牙名字,黎萨靠写作号召当地人反对西班牙的殖民统治,实现民族自立,结果被枪杀。现在菲律宾的富豪榜也不乏中国裔的身影,总体上来说,菲律宾排外情绪不重,民众甚至比较尊重乃至喜欢中国人,与政客的观点有明显区别。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