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于泰国旅游业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9月底发布的最新版《世界旅游晴雨表》,对今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对国际旅游业的影响进行了总结。晴雨表数据显示,疫情对旅游业造成了严重影响,今年上半年国际游客人数同比下降了65%,其中,6月国际游客人数同比暴跌93%。
世界旅游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1月至6月期间,国际旅游需求大幅下降,国际游客人数减少亿人次,国际旅游收入损失约4600亿美元。这大约是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国际旅游收入损失的5倍。
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波洛利卡什维利(Zurab Pololikashvili)表示,“最新的《世界旅游晴雨表》显示,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对旅游业产生了深远影响,旅游业是数百万人赖以生存的行业。实际上,现在许多目的地都具备安全和负责任的国际旅行条件,但这迫切需要政府与私营部门的密切合作,推动全球旅游业重启繁荣。协调行动仍是关键。”
尽管自5月中下旬开始,许多目的地逐渐重新开放,但在北半球夏天的旅游旺季,国际旅游人数的预期增长并未实现。比如,作为全球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今年上半年,欧洲的国际游客人数下降了66%,美洲下降了55%,非洲和中东也受到影响,游客人数均下降了57%。在次区域层面,东北亚和地中海南部欧洲的降幅最大,游客数量分别下降了83%和72%。2020年上半年,世界各区域和次区域的入境人数下降了50%以上。
亚太作为最早发生疫情的地区,国际游客人数在上半年总体下降了72%。在日本,日本政府观光局公布了8月的访日外国游客数据,与2019年8月相比,今年8月访日外国游客数减少了,仅为8700人。其中,来自中国的游客最多,约1600人;其次为越南游客,约1100人;韩国和美国游客均约700人。往年8月是日本旅游的旺季。
世界旅游组织也注意到了越来越多的旅游目的地开始重新向国际游客开放这一积极的转向。该组织称,截至9月初,53%的目的地已经放宽了旅行限制。尽管如此,许多政府仍保持谨慎态度,而今年上半年大部分国家采取的封锁措施,对国际旅游业产生了巨大影响,移民数量的急剧下降也使数百万员工和企业面临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世界旅游组织对未来的展望并不乐观。该组织预计,在最坏的情况下,2020年国际游客人数与2019年相比将下降58%~78%。截至8月的数据显示,国际游客旅游需求下降已接近70%,特别是在一些目的地重新采取旅行限制措施之后,该组织预计人数将继续下滑。同时,世界旅游组织认为,未来,旅行需求的减少和消费者信心的下降也将持续影响下半年旅游业的市场表现。
世界旅游组织认为,如果未来疫苗能成功上市或治疗手段的进步使得游客信心恢复,再加上各国的旅行限制逐渐放宽,在这种情况下,2021年国际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将发生变化。
不过,国际游客人数要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国际旅游组织认为,仍需要2~4年的时间。
国内旅游热火朝天 出境旅游仍门可罗雀
在经历了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后,得益于国内的出色防疫工作,如今数以百万计的中国航班在飞,上亿人开始同时度假。据央视新闻报道,从官方和旅游机构所预计的数字来看,今年的国庆节假期期间,国内旅游人数预计将达到亿至6亿人次,无论是官方数字还是机构数字,都已达到去年同期的七八成水平。也就是说,这个“国庆黄金周”,将有约占中国总人口40%的人出门旅游。
据_报道,据文化旅游部数据,国庆中秋假期首日,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恢复;实现旅游收入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恢复。
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9月30日报道称,中国铁路总公司预计,从9月28日至10月8日,预计旅客发送量将达到亿人次,平均每天982万人次。
美联社的报道还提到,并不仅仅是现在的这个“国庆黄金周”,事实上由于疫情被有效控制,中国今年第二季度主要旅游景点的游客人数比第一季度猛增了近159%。
文化旅游部的官员本周告诉美联社记者,今年7月和8月,全国热门旅游景区和乡村旅游的游客数量已达到去年同期的90%左右。
国内旅游呈现出了明显的复苏趋势,呈现一派“热火朝天”的趋势。
但相对于火热的国内旅游,现在出境游依旧惨淡,毫无疑问是国外仍旧形势严峻的疫情导致的,在美国,上周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总数超过了700万例;欧洲大部分地区目前遭受着第二波疫情的冲击;即便是像希腊和克罗地亚等没有遭受第一波疫情的国家,在6月欧洲内部重开边境后,当地的确诊数也明显上升。因此各国不得不重启更为严格地控制措施。
出于对自身健康的顾虑,大多数国人出境游的心理预期是很低的,再加上各国严格的边境控制措施,会使得一切变得“麻烦”,先不说很多国家尚未开放边境,即便是有意向向低风险区域开放的一些国家也会有一些隔离监管措施,比如泰国即将迎来的120名中国“游客”,仍然要求他们购买健康保险和出示入境前72小时的检测报告,同时还要在隔离设施内进行14天隔离,并将进行两次检测。此外,根据我国现有的边境管制措施,无论是否来自低风险地区或持有核酸检测证明与否,凡是入境旅客都必须在入境地进行14天集中医学隔离。这样出境前后最长可能需要28天的隔离观察,对于很多人来说时间成本太高了,将严重影响短期旅行体验。而且还伴有健康风险以及额外支出的费用。
中国对于泰国旅游业
据之前媒体报道的细节,育塔萨说,这批游客来自中国广州,而广州已经连续多月没有出现本土新冠肺炎病例。他还透露,10月8日载着120名游客的该航班将从广州直接飞往普吉岛。作为泰国逐步重启国际旅游计划的一部分,目前只有被泰国认定为低风险国家的国民能被允许入境。对于目前进入泰国的游客均要求持有长期护照、购买10万美金的健康保险卡和入境前72小时的新冠检测阴性报告,同时在可选择隔离设施内的14天隔离期内还将进行两次检测。
据悉,泰国内阁于9月15日批准“特殊旅游签证”(Special Tourist Visa)措施,10月起允许符合条件的长期逗留外国游客入境。按照“特殊旅游签证”措施,持有该签证的境外游客将允许游客在泰国逗留90天,此后可续签2次,即总共可在泰国停留270天。不过,持有特殊旅游签证的旅客入境后仍需隔离14天,且须出示自费隔离地点(酒店或医院)和之后居住地点的付款证明。
位于曼谷市中心暹罗广场附件的四面佛
中国对于泰国旅游业
最近几周,中国放松了签证限制,以吸引入境和出境旅游,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2023年12月1日至2024年11月30日期间,中国对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马来西亚等6国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单方面免签政策。
(欧洲新闻电视台网站截图)
据欧洲新闻电视台消息,今年,欧洲人对中国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兴趣激增。 在线旅行社的数据显示,与2022年相比,从欧洲到中国的总体预订量增长了663%,比2019年增长了近29%。数据显示,英国和德国跻身全球十大入境中国游客来源国之列。
德国《世界报》报道称,这一新规公布后的3天时间里,德国人在旅游搜索引擎Kayak上的中国航班搜索量增加了一倍,上海、北京、广州是最常见的目的地。Kayak德国副总裁杰西·伍兹表示:“我们认为免签与对飞往中国的航班兴趣显著增加之间存在直接联系。”
德国驻华大使帕特里夏·弗洛(Patricia Flor)在海外社交媒体上表示,这一决定将为许多德国公民前往中国提供前所未有的便利。“希望中国将这些措施扩大到所有欧盟成员国。”她说。
法国《费加罗报》称,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广阔的国土面积,旅游资源丰富,对法国游客充满吸引力。“如今,游客无需签证即可入境中国,扩大免签政策让中国这一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更强。”
此外,2023年11月,中国还将过境免签政策扩大到54个国家;中国和新加坡还同意在 2024 年为各自公民提供30天的互惠免签期;中国和泰国最近宣布自2024年3月起永久互免对方公民签证。
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朱莉娅·辛普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的旅游业目前正在“非常有力地复苏”,预计中国将在10年内超过美国,成为最大的单一旅游业经济体。
根据Statista的数据,2022年,旅行和旅游业总贡献占中国GDP总量的左右。这相当于近4万亿元人民币,约合5800亿美元。预计2023年,旅行和旅游业对中国GDP的贡献将增至近8%。
中国旅游研究院预计,2024年国内旅游游客量和收入将出现较大幅度增长。根据该研究院周一的最新报告,到2024年,中国国内旅游人数将超过60亿人次,旅游相关收入将超过6万亿元人民币(8410亿美元)。这一充满信心的预测是基于旅游供应链的良好复苏。
中国旅游研究院称,今年中国的入境和出境旅游市场也将出现激增,游客数量和收入预计将分别超过亿人和1070亿美元。 报告称,随着游客消费预期更加合理、投资者信心不断增强,2024年旅游业将进入新的发展时期,行业景气可期。
中国对于泰国旅游业
“大力发展入境旅游”一直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发表方针。泰国一直是我国主要的入境旅游客源国,对泰国出境旅游市场现状进行系统分析,对我国发展入境旅游有许多启发:
1.努力改善国民形象,增强国家“软实力”,以提高我国的旅游吸引力
在2007年欧洲酒店业举行的全球游客形象评比中,中国游客获得了倒数第三的评价。这一结果令国人汗颜。众所周知,国民形象是国家形象的重要载体,是国家的“软实力”。每一个出境旅游者都在相当程度上都代表着我国的国家形象。而良好的国家形象是吸引国际游客的重要因素。泰国除了是我国重要的旅游客源地之外,同时也是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目的地国家之一。作为一个佛教国家,泰国国民受佛教文化熏陶,温文尔雅、注重礼貌礼仪。而我国出境游客在泰国的一些行为令许多泰国人难以理解和接受,从而使得他们对中国产生许多负面印象,这势必会影响泰国人的旅华热情。因此,
提高出境旅游者的素质,规范其旅游行为,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是促进泰国旅华市场乃至我国整个入境旅游市场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工作。_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对中国公民的出国文明行为的规范和教育引导工作,树立良好的国民形象。
2.加强与各客源国的政治经济合作,简化出入境手续
良好的外交关系是旅游业合作的基础,要吸引各客源国的旅游者前来我国旅游,必须要与对象国保持良好的政治经济关系。因此,加强与各个客源国在政治经济方面的合作是发展入境旅游业的一个重要前提。简化入境手续是指尽量减少游客办理入境手续的程序。入境手续的简单化对于旅游者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鼓励和支持,给游客带来方便。有些国家或地区针对某些特定客源国和地区制定免签的措施,从而吸引了大量的国际游客前来旅游。泰国出境旅游者特别青睐新加坡、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东盟内部国家,就与东盟各国之间的相互免签证的政策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在我国未来的入境游游业中,有必要在保证国家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简化国际游客的入境旅游手续,为出入境游客提供方便。
3.积极实施区域旅游合作,提高旅游产品的品牌形象
在亚洲各旅游目的地中,旅游资源的相似性使得我国的旅游业正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态势,单一的旅游目的地已经很难形成对国际游客的吸引力,借助区域旅游合作提升和增加整个区域旅游的吸引力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具体来说,可以借助知名的文化区域提升名气较为一般地区的旅游知名度,形成连带效应。如借助“三国文化”这个整体概念,将曹魏故地河南、安徽,孙吴故地江苏、两湖和蜀汉故地四川、重庆、云南等相关地域整合在一起,形成特色文化区域,再打造一条条有特色的品牌旅游线路,把许多名不见经传的旅游地串联起来。这样便可以引导国际游客在中国进行区域性的深度旅游,改变他们只选择几个大城市作蜻蜓点水式旅游的现状,既可以延长国际游客在我国的停留时间,还可以增加其重游中国的几率。
4.加大国际旅游人才培养力度,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英语作为国际上使用范围最广、覆盖面最大的商务通用语言,在国际交流中的地位显然无法回避。因此,提高我国旅游人才的英语水平是发展我国入境旅游的重要条件。在这方面,泰国是一个很好的榜样。在泰国的重要旅游城市,英语与泰语并行不悖,都是通用语。泰国每年都能够吸引大量的国际游客前来旅游,语言优势是一个重要原因。
不过,让非英语国家的游客在异国他乡享受到本国语言的旅游接待是使客人获得亲切感和信任感的重要途径。因此,除了要提高旅游人才的英语水平之外,还应该对我国旅游人才进行非英语客源国家的语言教育和培训。()目前一些大中院校的旅游专业正在采用的“3+1”教学模式(即国内三年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语言对象国一年语言学习)是一个很好的培养方法。这些前往语言对象国学习的学生不但可以学好该国家的语言,同时还可以了解该国的风俗民情、旅游需求心理和旅游偏好等,为将来从事旅游接待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加强旅游商品和纪念品的开发设计,努力提高购物旅游服务质量
食、住、行、游、购、娱是旅游活动的六要素,缺一不可。食、住、行、游在旅游者旅游活动中的重要性是人所共知的。然而,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作为旅游活动的六要素之一的购物旅游的地位也日益提高,在旅游目的地经济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泰国、中国香港等旅游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其旅游购物收入在其旅游业总收入中的比重都比较高。据统计,2002年——2007年,泰国在旅游商品和纪念品销售方面的收入占总入境旅游收入的28%左右,而香港的旅游购物收入更占到其旅游总收入的50%左右。而在我国的国际入境旅游收入构成中,商品销售的收入占入境旅游总收入的比重长期徘徊在20%附近,直到2006年才有所突破,达到了33%。相比较而言,我国在旅游购物服务方面与旅游发达国家和地区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开发设计有特色的旅游购物品、创造良好的购物环境,也是我国进一步发展入境旅游的重要工作内容。可以挖掘我国各地区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和旅游纪念品,改变我国旅游商品和旅游纪念品雷同、单一、毫无特色的现状,以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和纪念品来满足旅游者求新求奇求特的购物心理需求。
中国对于泰国旅游业
马来西亚兰卡威群岛,一家小规模旅行社的负责人小林直陈这样一种心态:曾经,旅客悠闲穿行于岛上小径,四周是碧海蓝天,村庄宁静而生机盎然。疫情带来的影响虽逐渐消退,减少的客流却没有全数回归。
在某种程度上,这是流量和黏度的区别。在小林的计划里,要创造黏度最高的_五星_客户,关键在于提供卓越的服务体验——包括加强培训、提升员工服务质量,同时推出会员制度、定期举办活动、提供独特体验等。
马来西亚媒体近日报道称,产业本身的创新需要市场力量推动,比如地方旅游企业需要思考如何在体现地方特色、城市特色方面发力。除打造更好的住宿条件、消费场景以外,在文化内涵上也要找到新突破。
_创意十足的当地美食、引人入胜的历史故事,以及丰富多彩的艺术表演都能激发游客兴趣,为他们提供独特而难忘的体验。_新加坡全国旅行社协会相关负责人点出其中关键。
同样蓄势待发的还有缅甸。除仰光、蒲甘等闻名遐迩的旅游景区,缅甸正计划逐步开发新的旅游资源。作为135个不同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其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闻名于世,也正因如此,缅甸的旅游业仍有巨大发展潜力。